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用创新科技守卫“大国粮仓”

来源:开云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4-01-22 06:28:18   点击数:149

  1月28日,在中央储备粮太原直属库有限公司库区,一阵阵夹杂着机械运转声的风鸣声,从一排排几米高、形似巨大集装箱的白色平房仓的风机口传出。这里的年轻人用创新的储粮技术“机械通风”守护着“大国粮仓”。

  该公司仓储科科长李彦红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目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内环流控温系统,进行冬季通风降温,积蓄粮堆“冷源”,待夏季来临,即可通过内环流系统抽出粮堆内的冷空气,打到仓内空间,在粮堆和仓房空间内进行循环,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实现冬冷夏用,自给自足,让粮堆做自己的‘绿色空调’”。

  据了解,通过该技术能降低仓内温度、粮堆表层粮温和仓内湿度,达到控制粮堆最高温度,减少储粮害虫滋生和化学药剂熏蒸,实现绿色储粮、科技储粮、安全储粮。

  记者跟随李彦红沿着22号粮仓外部的不锈钢扶梯,登上约两层楼的高度,来到粮仓大门前。

  打开粮仓大门,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鼻而来。仓内清爽干燥,眼前一地金黄。踩着粮堆顶部的踏粮板进入粮仓深处,上千平方米的粮堆完整呈现在眼前。

  这里所说的“粮堆”,不同于传统概念中的“堆”。数千吨小麦在粮仓中如同被“切平”的蛋糕,被长方形的粮仓“约束”,从顶部看只有薄薄的一层,而事实上,记者脚下的小麦储藏深度达6米,而仅这一个仓房,储粮就达7000多吨。

  据了解,中储粮太原直属库占地238亩,太原公司库区共有39个仓房货位。在粮仓工作了26年的李彦红见证了粮仓向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转变。

  “这是质的飞跃,过去需要保管员爬上粮堆,一个点一个点地插温度计测温。如今在储粮7000多吨仓库中我们大家可以无死角对粮堆进行电子测温、视频监控检查,若发生异常,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在智能化监控室,李彦红熟练地调出了22号粮仓的3D模型图。

  通过电子大屏幕,记者看到,6米高的粮堆从内到外任意一点的实时测温数据、整体粮情以及粮堆温度、仓内外气温等均可迅速查看,通过分布在粮仓各个角落的传感器,监测工作精准高效。

  不仅如此,通过粮情远程监控系统的视频缩放功能,小麦在视频中被迅速拉近,并放大20倍,粮堆表面的每一粒粮食都清晰可见。据了解,在每一个粮仓内部,都有360度超高清摄像头,粮仓有无情况,在监控中一目了然。

  “通过测温和远程监控系统,我们大家可以进行实时监测,让安全储粮更有底气。”李彦红说,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还能对粮情变化趋势做预测和预警,并实现数据远程共享,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仓内情况。

  该直属库副总经理李彦涛介绍,从2014年起,中储粮开始实施“智能化粮库”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改造传统粮库。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高清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至今已实现智能化粮库建设全覆盖,建成了世界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物联网”。

  “粮满仓才能天下安。”李彦涛表示,中央储备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服务调控的“主力军”、调节市场的“稳定器”。通过推行智能“一卡通”系统应用,以一张卡作为信息的载体,从粮食入库扦样、检验、检斤、卸车,到结算支付,两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所有环节公开、透明、可追溯,实现了“粮出手、钱到账”,让农民踏实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新年贺词里的“重”头戏】8年攻关、5年设计建造,国产大型邮轮“牛”在哪?

  借助房前屋后的空地,甘蔗寨借助电商的东风发展起了庭院经济,不少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实现了增收致富。近年来,保山市持续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电商发展,570余名党员骨干、村干部带头示范直播助农,117个村(社区)党组织为293名乡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近6100平方米场地支持。

  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今天宣布,在最近采集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暂时将其命名为Zc(3900)。”据了解,传统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三个夸克或三个反夸克组成,介子和重子统称为强子。

  来到深圳世界之窗,只需在APP上选择无人机配送,很快便能享用新鲜奶茶。如今,人们对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不再陌生,低空经济成为网络热词。激发市场力量,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技术支撑,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低空经济定能书写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图为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随着设备的一直在优化更新,输送给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质量慢慢的升高,“智飞”号的“大脑”也慢慢的变聪明。研发团队发现,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采用航路沿岸4G/5G通信还是卫星通信,任何单一方式都没办法避免信号丢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

  与恶劣天气“赛跑”,农民兄弟不再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如今,只需几秒,十余万平方米大棚的开开关关就能“一键到位”;农事繁忙,也不一定非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因为,足不出户,灌溉、施肥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番茄,/这地上的星辰,/这随处可见的,/丰产的星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回环缠绕/它的流径,/它无与伦比的旺盛,/它的富足,/没有果核,/没有硬壳,/更没有鳞片或尖刺,/向我们献出了/它色彩热烈的/馈赠/以及它百分百的新鲜。比起南欧国家,番茄作为食物在北欧国家和英美的接受则相对较晚,一些国家直到18世纪才将番茄作为蔬菜栽培。

  日前,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团队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个新物种——短芒复叶耳蕨。这是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境内的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新物种,该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备极其重大价值。

  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1月12日落幕。业内人士认为,AI应用场景革新了消费电子终端人机交互的体验,加速各类终端电子化、智能化进程,将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

  北斗系统提供的六大星基服务包括: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国际搜救服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种植户利用北斗导航播种机种小麦。

  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航天发射的“生命线”,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再次上线,能像追踪物流信息一样对发射进行全程掌控。除了精密的技术护航,发射背后,还有一张由无线电波编织成的监测网,时刻对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进行预报预警。

  科技领军企业在整合全世界创新资源、会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和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效落实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会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原动力。

  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将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三大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保持世界第一。

  据悉,王双明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推动富油煤资源研究,坚持主张要“降煤、稳油、增气”。此后,该团队又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示范工程,并成功地将富油煤中蕴藏的煤焦油开采出来,最大限度实现了富油煤资源的“取氢留碳”。

  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辉瑞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平台,将自动化实验和AI(AI)相结合,以预测化学物质如何相互反应,从而加速新药的设计过程。

  根据1月11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5名古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已知最早的性染色体综合征病例。通过对古代DNA进行测序,研究人员之前发现了两名染色体数量不标准的古代人,这中间还包括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婴儿。

  据近期《细胞干细胞》杂志报道,荷兰胡布雷希特研究所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人类结膜的类器官模型。从长远来看,新模型甚至有可能为眼部烧伤、眼癌甚至遗传病患者制造替代结膜。

  酵母是一种有机体,在黑暗中发酵,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阻碍甚至破坏这一过程。由于液泡功能与细胞衰老有关,团队还发起了合作项目,以研究视紫红质蛋白如何能减少酵母中的衰老效应。